经销商是厂家的客户,明明客户是上帝,但是很多经销商从未享受过上帝待遇。别说上帝了,就是普通朋友也说不过去,纯粹是厂家赚钱的工具,不开心不顺心立即换掉、强制压货,很多业务还会威胁经销商、敲诈经销商、欺骗经销商。
近年来,很多大品牌经销商突然甩手不干,案例越来越多。厂家整天希望通过压货可以挤出销量,事实上消费整体低迷的情况下,这种挤压、窜货,正成为经销商亏损的源头。
赚不到钱,谁还和您玩?对经销商趾高气昂,老子不和你玩
沃隆国际发布调价通知:“沃隆每日坚果系列”产品进行适时调价3%~5%,从2018年1月1日开始执行!
近期传出达利食品集团关于好吃点系列调价信息。
很多厂家涨价,不会和经销商商量,更不会经得经销商的同意。一纸通知,希望理解,带来不便,望您见谅。
涨价后,经销商面临的可能会是销量下滑,终端客情交流困难。很多渠道有可能被迫撤下来。不过涨价慢慢会有办法解决,也会慢慢恢复市场。只是这种毫无征兆的通知,根本上彰显了厂家对待经销商的态度。
一个个案例凸显,由此可见,中国快消品营销心态多么畸形。不是以销售为中心,而是以生产为中心。不以客户为中心,而以厂家为中心。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,产品严重饱和,红海厮杀,不以市场为重心的销售模式,必然会彻底死掉,必然会被更合理的模式替代。
打败厂家的不是对手,而是自己
目前来看,私人订制、引导性消费,正成为新消费主流。电商、微商等引导消费成为线下实体店*大的竞争对手。
百度为什么强大?百度的李彦宏经常会请自己的客户座谈,请客户给自己提建议,提思路。作为快消品厂家,请问:除了每年一度的订货会,年货会,什么时候你会把经销商奉为座上宾?什么时候会把经销商当成客户,而不是销售工具?
代理商为什么看不到未来?
除了销量整体下滑外,人力成本的上升也让代理商们承受不了。
自2003年开始,中国就进入了深度分销的轨道。深度分销,实际上有两大前提:
一是渠道碎片化,只有深度分销才能解决问题,因为深度分销的本质是尽可能接近终端、接近消费者;
二是深度分销是依托人海战术。依托人海战术是因为人力成本低。
在销量增长时,成本的增长是可以暂时忽略的。因为销量增长可以摊薄成本。但是销量没增长,促销费用的增长会挤占了毛利;成本的增长进一步挤占了利润。
过去,快消品行业代理商的平均利润大致是3%,平均配送费是7%-8%,这还不算促销费和管理费用。
过低的利润,稍微受点销量和成本影响,就进入盈亏平衡点。对于一些价格透明的快销品,毛利已经相当低了。
代理商可以承受一年不赚钱,但很难承受两年不赚钱。
大品牌怎么主导代理商?
过去,大品牌主导代理商,我认为有两个原因:
一是大品牌在营销方面确实能够带领商家进步;
二是大品牌能够为商家带来利润。
大致从2010年开始,中国厂家在营销方面就基本无所作为。近几年在互联网时代更是失去方向,已经没有带领商家进步的能力了。特别是在B2B领域,我发现代理商对厂家更敏感。很多代理商已经动起来了,但有多少厂家已经意识到。
在营销方面失去**作用,不能带领代理商们进步。这是大品牌失去主导权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当然,销量下滑,利润下降,厂家在高附加值的推广方面无能为力,也是一个重要原因。